首页 动态广场 新闻动态 详细

民工兄弟,请记住“娘舅”的肺腑之言

2010-3-241250人阅读
调解员何正统6年受理了1000多起调解案,80%都是民工的纠纷案,因而他的经验和体会更有价值
民工兄弟,请记住“娘舅”的肺腑之言
王志坚
    王志坚报道  被民工称为“娘舅”的何正统,今年刚好60周岁,从事司法调解工作已6个年头,是义乌廿三里街道司法所的优秀调解员。这几年在他受理、办结的1000多起调解案件中,80%都是民工的纠纷案,因而他的体会和忠告就显得格外有价值。

  进城打工从过马路学起
    去年下半年发生的一起民工伤亡案子让何正统最为难忘。何正统说:“一农民工在车祸中死亡,她老婆在调解现场哭晕过去,死者的几个子女齐刷刷跪倒在我的面前,要我帮他们多争取点赔偿。”
    何正统很同情民工的不幸遭遇,但是作为调解员,考虑的不仅是民工的利益,还要考虑政策的许可范围和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何正统说:“农民工离乡背井出来打工不容易,但到了城市,就要学会适应城市的环境。外出务工,要学的事情很多,包括怎样安全过马路,怎样按红绿灯指示过斑马线,不去跨道路护栏之类的小事,都要从头学起,因为这些都事关你的安全啊。”
    何正统说,现在很多企业机械化程度很高,面对用工荒,往往都采取“来了就上岗”的做法,结果民工上岗没几天就出事了,一方伤一方赔,双方都吃亏。用工单位或个人在安排民工上岗操作机器前,一定要对民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定要签劳动合同
    何正统说,在他受理、办结过的1000多起调解案件中,80%都是民工的纠纷案。他觉得,尽管《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已两年多了,但务工人员合同主动签订率不是很高,“很多外来建设者图个来去自由,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出了事故吃亏的都是他们。”
    “如果要我给农民工提一个最大的忠告,那就是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和用工单位有一个书面的协议或合约,否则就是空口无凭。”何正统说,不管你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雇佣关系,签了协议就容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万一出了事故,索赔也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学会克制 相信法律
    何正统说,在他受理调解过的案件中,出了事故,民工大都喜欢以工伤处理,而老板(雇主)也都乐意以工伤赔偿。“民工喜欢以工伤处理,是因为不懂法,误以为工伤处理对自己有利一些;老板喜欢以工伤论处,是因为工伤赔偿往往要比人身损害赔偿来得少。”
    “不少民工,出了事故漫天要价。”何正统说,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但调解员总是站在公正的立场来调解纠纷的。他告诫民工,在参与调解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克制。情绪太激动,往往会使事情更糟,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即使调解不成,还有诉诸法律等其他渠道,处理纠纷的路子很宽。何正统建议,民工在出了事故之后,不妨先找律师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