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广场 新闻动态 详细

废旧蓄电池 不让环保忧

2010-3-181107人阅读
一项全国性难题在安吉破解,汇同电源“全湿法”处理
废旧蓄电池 不让环保忧

  ■本报讯(记者 胡亮)

  电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的动力之源和“心脏”便是铅酸蓄电池,也就是俗称的“电瓶”。一般来说,常用的电动车每隔一至两年就要报废电瓶。如何科学地处理它们,减少对空气、地表和水的污染是一大环保难题。

  去年底,国家环保部发布《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清洁生产标准》,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位于良朋镇的浙江汇同电源有限公司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标准制订。它也成为唯一一家被邀请参与国标制定的企业。

  “水中回收”让每年10万吨蓄电池有好归宿

  传统废电瓶处理方式,十分简单粗暴:要么用斧头劈碎,要么用火焚毁。后者需要1300度的高温,同时也带来了铅烟、铅尘、二氧化硫等二次污染。据说,这种处理方式已有150多年历史了。

  统计显示,浙江蓄电池每年生产量在10万吨左右,且每年以6%的幅度增长。根据国家蓄电池“谁出售谁负责回收处理”的相关要求,大批企业对这块“硬骨头”很是头疼,更有大批小工厂还在使用老办法污染环境。

  于是,汇同公司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购买其专利,一期投入8000万元进行试生产。

  与传统的高温炉焚烧不同,汇同的做法包括打孔、脱硫、破碎、电解沉积等一系列工序。这些回收步骤全部都在封闭的水环境中进行,能做到铅烟、铅尘零排放。二氧化硫的回收率也从一般95%提高到99%以上,大部分都是100%。同时,作业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省资源。 

  汇同公司副总经理矫坤远介绍,用这种“全湿法” 每处理一吨蓄电池,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66吨,节约1吨以上煤资源。如果以浙江10万吨蓄电池年产量计算,它的工艺能减少6.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节约10万吨煤资源。

  新研究能让12公斤重的电瓶“减肥”1/3

  在国家《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清洁生产标准》中,蓄电池回收分为三个等级,汇同的“全湿法”就属于一级。除无污染处理“电瓶”外,“全湿法”还将蓄电池回收铅的纯度提高到99.997%,高于99.994%的国家标准。这一成果同样意义重大。   

  虽然我国铅储量居世界前列,但铅矿资源短缺现象仍日益严重,2010年全国年产蓄电池的用铅量将达到150万吨。于是向废旧蓄电池要再生铅成了业内研究的新方向。汇同公司准备成立一家回收公司,承接浙江省以及周遍省份所有的废旧蓄电池处理,进行产业化生产,这将大大减少污染源,实现铅的循环利用。同时,制造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蓄电池的计划也在规划上马中。

  此外,汇同还打算研制“缠绕式蓄电池”。运用这种电池,普通电动车重达12公斤的“电瓶”能立马“减肥”,“瘦身”到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