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又有新动作
村里有了专“收”旧衣物的“熊猫桶”
■本报讯(陈玉兰)
日前,开发区(递铺街道)蚕桑场村73岁村民郝凤碗从家里拎出两只大塑料袋,来到村委会对面的一只“熊猫桶”旁,只见她摁下“熊猫鼻子”上的按钮,将两只袋子塞进桶里。
“里面装的都是一些破旧的衣服和鞋子。”郝凤碗说,前段时间,她从家里整理了部分旧帽子和旧鞋子打包好扔进“熊猫桶”,这几天又翻箱倒柜理了些旧衣服。“共有三四包,还有两包等下拿过来。”她说。
为何要将旧衣物扔进“熊猫桶”?“这是废旧衣物回收桶。”蚕桑场村村干部介绍,今年6月份,村里共投放了2只“熊猫桶”,一只空桶一次性可以装满60—80公斤的废旧衣物。“起初,每只桶一个星期就装满了,后来基本为一个月满一次。”该村干部表示。
据悉,投放“熊猫桶”回收废旧衣物是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的一个新举措。县农办有关负责人喻凯介绍,废旧衣物虽然在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中占比不大,但所占空间却不小,为了让农村生活垃圾达到精细化处理,在去年山川乡马家弄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投放一批“熊猫桶”,共计近30只,主要投放在递铺、灵峰、孝丰3个乡镇(街道)的9个村(社区),涉及蚕桑场、荷花塘、银湾、赵家上等。
“这9个村(社区)基本为城郊结合部村,均为垃圾分类实施村,基础较好。”喻凯表示,这些“熊猫桶”由杭州一家专业回收公司免费提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安吉长美物业有限公司与该专业回收公司合作。“实施一个月下来,平均一只桶一个月回收80公斤废旧衣物。”喻凯说。
废旧衣物回收后怎么处理?长美物业负责人吴卫忠介绍,专业回收公司来村里收集后,还将进行二次细分,对符合要求的衣物进行消毒捐赠,针对一些化纤类衣物,经过分拣、粉碎,作为家用拖把等物品的制作原料。“原先,村民将废旧衣物当垃圾扔出后,统一运送至垃圾焚烧厂焚烧,污染很大;如今直接托运出县,真正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处理。”吴卫忠说。
“8月底前,我们还将投放100只‘熊猫桶’,设置在一些农整村、安置小区较多的村。”县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计划为每只“熊猫桶”编号,通过建立数据库为其建立可追溯体系,真正让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更加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