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7家院士工作站 逐步设立院士联络站
■文/陈玉兰
提起科技创新,东方基因有关负责人廖钟财从未像今年这样有信心。自陈凯先院士加盟后,企业已成功申报省工业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项目3项、省工业优秀新产品1项、省科技厅新产品试制计划4项。
“从未想过新产品开发能这么顺利,这多亏了院士专家的‘智脑’支持。”廖钟财说。
院企联姻,无缝合作,为企业创新发展加码。近年来,多个院士工作站在我县设立,目前已有永裕、科声、恒林、大成太阳能等7家。这些院士工作站发挥了哪些作用?
技术增值 成效明显
院士工作站设立已有五年,永裕竹业凭借院企合作,创下一款新产品投放市场就获得3500万元订单的销售佳绩。
“主打的竹木复合系列品牌已成为拥有20多个品种的‘大家族’,每年可为企业带来1.6亿元的销售收入。”永裕技术中心副主任宋剑刚说,这一系列产品的开发,或多或少都有院士工作站和高校的参与。
院企联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增值。科声磁性材料公司对这一点更有发言权。
科盛公司总经理马武明说,自2012年11月中科院都有为院士加盟后,科声磁性材料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对创立自主品牌起到关键作用。
院士专家为科声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建议,如建议成立研发实验室、培养研发团队等。很快,科声就在各种磁性产品的重要磁参数上取得了突破,剩余磁感强度平均提高50—100高斯,矫顽力平均提高8-10千安/米。
恒林椅业有了卢秉恒院士的专业指导,人体工程学在椅业中的设计与应用、3D打印技术在椅业设计中的应用等有了明确方向;赵国屏院士帮助浙江耕生堂有限公司获得了生物保鲜法专利,突破了超临界高PH值保鲜技术……
“外脑”支持 形成体系
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院士工作站还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多家设有院士工作站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认为,除了“智力”支持,他们也看重院士工作站发挥的桥梁纽带功能,企业可凭借工作站与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加深合作,使企业在自主研发团队之外有强大的“借脑”能力。
今年4月份,我县组织开展中科院院士安吉行活动,15位院士被县政府聘为我县生态产业发展首席科技顾问,与15个乡镇(街道)结对共建,在各乡镇分别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联系点,实现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联系点)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县还在院士专家主要集聚地逐步设立院士专家联络站。目前,上海、南京的联络站已经设立,分别聘请上海科技党校章基申主任和南京大学院士办叶伟渊主任为我县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级顾问,负责我县与所在市院士专家的联系协调。西安、成都等城市的联络站正在建设中。
不少建站企业认为,院士工作站不是“装门面”,是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研发团队的核心力量。目前,永艺家具、中力机械等又一批企业已有意与院士合作,院士工作站正朝着更多领域延伸。
“智”尽其用 还需推广
院士工作站设立之后,更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建的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涉及椅、竹2大传统产业和磁性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对区域经济的行业发展也有指导作用。
“下一步要思考的是如何让高科技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多领域紧密衔接。”该负责人认为,院士专家可以发挥才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走产业化道路提供高端智力支持;除了支撑二产转型升级,也可向一产、三产延伸。
今年,宋茗白茶欲建院士工作站,为安吉白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江南天池天文台已建工作站,意在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中南百草原等景区亦透露出建站意向。
相关负责人认为,院士工作站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向环保、城建等领域延伸。如可以选择和美术专业领域的院士合作,让城市色调更加丰富。
县科协表示,用好院士工作站,还需从机制建设上探索创新,可尝试成立如院士专家中心等类似机构,提高各行业建站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