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首批出柜货物正在装船
■本报讯(周昀豪)
日前,安吉港始发的150多个标箱,经过20个小时的航程,到达上海共青码头,成为上海共青码头内河转运平台启动后首批转运的出柜货物。
据川达码头负责人黄少远介绍,共青码头转运平台启用后,我县出口的水运货物就能够做到第一天安吉港装货,第二天共青码头转运,第三天到洋山港进港,第四天报关,避免了等泊位、靠泊和船期变动的时间。
此前,货物通过水路出货,要通过安吉港发货至上海外高桥,再利用15条穿梭巴士连接洋山港装船,这一模式遇到外高桥港区拥堵时,内河驳船就需要等泊,造成多次靠泊、船期难以掌控、等待配载的穿梭巴士时间长三个问题,一些企业因此而不得不放弃低成本的水运。
缘何上港集团会为安吉港这样的内河目的港,量身打造专项转运平台呢?黄少远说,安吉港作为长三角地区出货量增速最快的港口之一,年标箱出货已经逼近20万柜,大量外贸出口企业非常希望通过水路运输来降低物流成本。
上港集团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将一个有40多年历史的老码头重新启用,即现在的上海共青码头,专门在安吉港开辟了5200平米的货物堆放区,可存放432个标箱。此举,将湖州安吉地区经上海洋山港区进出口的集装箱全部在共青码头完成与穿梭巴士间的水水换装作业,缓解外高桥港区的繁忙拥挤程度,大大缩短安吉船舶在上海港的待泊时间。
对此,上港物流总经理缪强认为,这对上港共青分公司来说也是一次历史机遇。“安吉—共青—洋山”航线正式贯通,将共青码头串联成了上海港水水转运链上的重要一环,意味着共青码头正式融入上海港外贸集装箱码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