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前期宣传 完善后期处理
山川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
■本报讯(褚芝萍)
7月23日上午,山川乡高家堂村一片欢声笑语,简单有趣的环保投篮、套圈等活动调动了村民、游客的热情。参与者随机抽取标有塑料瓶、骨头、电池等几个乒乓球后,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分类投进四个“篮”里,投中了便可获得积分奖券进行兑奖。
仅两个小时,已有30多份小盆栽被领取,60多瓶老奶奶野菜、香笋及若干山川旅游明信片被领走。“吾爱吾水、浪漫山川”主题游园会活动结束后,山川乡全体干部还走村入户,重点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指导村民如何分类。
“这个活动让我们对垃圾分类了解更深,以前大家都把垃圾倒在一处,现在都这样分好类再处理掉,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也不会乱丢垃圾,连小孩子也受到了影响。”高家堂村民张柏顺介绍道。该村每户门前都有三个垃圾桶,木框制的放可回收垃圾,另外两个不同颜色的分别放不可回收和厨余垃圾。每天早上有专人负责收集清运全村的厨余垃圾,送到马家弄处置中心,采取动力设备将垃圾加工成有机肥。走在村道上,干净清爽的路面,配上欧式乡村味道的农家建筑,让人心情舒畅。“村里已经形成了人人分垃圾、爱干净的氛围。”同时经营着超市和餐厅的高家堂村民李治平说。
据了解,除了马家弄处置中心外,该乡另一个有机垃圾处置中心——大里处置中心已基本建成,它能用可降解方式将大里、船村、九亩三村回收的生活垃圾处理成有机肥。目前,该乡在高家堂、马家弄、山川、大里、船村、九亩六个村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山川乡自去年10月试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来,组织各村农户培训,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全面完成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工程建设,全乡已统一配置农户家庭分类垃圾筒5500只,主要道路集镇及中心村垃圾桶220个,各村还结合实际明确了厨余垃圾收集清运的个性模式。“下一步我们将在长效管理、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确保垃圾分类处理长久健康地开展下去。”山川乡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