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广场 新闻动态 详细

古稀老人自愿百年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2010-2-241403人阅读
古稀老人自愿百年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只源于一份朴素的情怀:“我自己被这个病折磨了50年,我要把看好这个病的希望留给其他人”
看报是钱兰田大爷每天必做的事之一。

  ■本报讯(记者 张宜)    

  “人总是要死的,死后烧成灰,而遗体对科学研究有帮助,特别是人死后身上有些器官说不定还能给活着的病人带来希望。与其白白烧掉,不如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将遗体捐赠给有关部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2009年9月,当钱兰田大爷写下这份《生命的留言》,并让子女们在上面签字时,老伴应超男大妈夜晚偷偷地哭了好几回。“百年之后还要让人家把遗体剖开来,我心里真的无法接受。”应大妈说。但是大妈知道,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医学研究,这是老伴多年以来的心愿。

  病魔纠缠,已经整整半个世纪

  钱兰田大爷今年已经77岁了,从1960年开始,他就被一种罕见的病折磨至今,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1960年,当时还是血气方刚的钱兰田饭后不断呃逆、呕吐、打嗝,腹部一直隐隐作痛,一刻不停地不规则跳动,十分难受。经检查,他患了当时十分罕见的一种病症——横膈肌扑动症。根据当时中华外科杂志的一篇医学报道显示,当时国外文献报道的此类病例只有43例,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症。“当时我曾向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多家医院写信咨询此病的情况,他们都说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实在拿不定主意”、“确实没有碰到过”、“实在没有经验”,所有写信去询问的医院都抱歉地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钱大爷年轻的时候本来很喜欢运动,但自从患上这种讨厌的病后 ,由于上腹部跳动每在饱食及劳累后都会加剧,因此他不敢饱食以及体育锻炼。到了1960年12月,其上腹“跳动”增剧,疼得越来越厉害,只能通过用力捂住来稍稍减轻点疼痛。1963年,他接受了左膈神经压窄手术,次年又接受了左膈神经截断手术。术后虽然有所好转,但腹部还是隐隐疼痛,加上术后肺活量大大减少 ,对呼吸、讲话等都有影响。

  “整整50年了,我每天都忍受着这种病带来的折磨,实在太痛苦了。”因为身体状况不允许,钱大爷从一开始的教师岗位上转到了安吉三院,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

  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做一点贡献

  “我1982年还得了鼻咽癌晚期,接受了手术。有些人说我很倒霉,好像病都找到了我,但我不这么认为。” 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老人积极乐观。“生老病死,谁都无法逃脱,关键是要珍惜生命,要用有限的生命去争取更多的快乐。”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笑着说。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他就打打太极、散散步,平时出门难得坐车,基本上都是走路。他还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横膈肌扑动症的材料,集了好几本。

  “在我有生之年,我自己的病可能是看不好了,但我可以为以后生这种病的人做点事。”这是老人一直以来的心愿。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有人死后捐献眼角膜的报道后,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去年,他参加省抗癌协会举办的一次会议,闲聊中,他向大家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捐献遗体?!”当大家听到他的打算后,既惊讶又感动,随后,相关人员给他提供了相关帮助。

  “其实他60多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他真的这样做了。”老伴应超男虽然一开始觉得难以接受,但她尊重丈夫的决定。回到家后,老人马上和浙江大学医学院联系,表示想在自己百年之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相关负责人立即进行了有关事宜的办理。老人还把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关于此种病症的资料全部寄了过去,“希望给医学研究提供一点帮助。”“我自愿将遗体捐赠给国家医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做一点贡献。”在捐赠遗体登记表上,老人这样写道。

  采访后记:

  遗体,在中国人眼里是非常神圣的。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我们欣喜地看到,自愿捐献遗体或者有意愿捐献遗体的市民越来越多。县卫生局业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年都有十多位安吉人表示想捐赠遗体、器官或者是眼角膜,向他们咨询有关事宜。有的是得知自己患了绝症之后提出捐赠的,有的则是健康人提出的。捐献遗体,让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