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多使用公共交通,有人建议信号灯自动配时,有人建议开车绕道行驶……记者街头搜集市民金点子——
■本报讯(记者 林贤飞 通讯员 陈博巍)
车辆增加、新手增多,加上一些不良习惯,县城日益见“堵”。除了交警、城管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整治外,还有哪些“治堵”的好建议呢?昨天记者街头搜集了部分市民的“治堵”金点子。
市民建议一:少开私家车,多用公共交通
市民舒先生认为,现在城市道路堵,主要是私家车多,而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则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他建议,城区上班的市民少开私家车,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103、104路公交车“入座率”最高,但每车每天有60%的空间是浪费的。107、108、109、110、111、112、119“空座率”很高,有时一趟车一天只有10个人(次)乘坐。 “10人开私家车占据城市道路位置长达百米,若10人乘坐公交车,那就可为城市道路‘省’出八、九十米。”该负责人说。
此外,随着天气转冷,目前公共自行车使用降至每天2000车次,与高峰时期的4000多车次相比,下降了一半。
公交公司和城管部门提倡广大市民低碳出行,多用公共交通工具,为城市“减堵”给力。
市民建议二:信号灯自动配时,少浪费时间
市民刘先生称,灵芝路东西向绿灯时间长、红灯时间短,祥和路南北向绿灯时间短、红灯时间长。早晚高峰期间,祥和路上车水马龙,有时灵芝路显示绿灯但没车了,而祥和路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交警部门能否在该路口设置智能信号灯,自动配时,少让市民“傻等”。
记者调查时了解到,类似的路口还有立交桥叉口、天荒坪路与云鸿路叉口,这两个路口在早晚高峰期间,东西向的车流量多,南北向的车流量少,这就需要合理配置时间,减少东西向车辆等候红灯。
市民建议三:绕道行车,避开拥堵路段
家住紫竹山庄的张先生在城西上班,按最短行车路线,他走胜利路,然后转入浦源大道,过立交桥直走递孝路到单位,但这两条路堪称“堵王”。
“我从小区出来,直接走城东路到灵芝路,从灵芝路转灵峰路,再走递孝路,看似绕道了,实际没多出多少路,最重要的是不堵车。”张先生说,有“路怒症”的司机不妨试试毫无拥堵的“曲线”。
市民建议四:即停即走,请勿占道停车
市民王女士的儿子在安吉实验小学上学,她每天要送孩子上学,该校门口停车位较少,一些家长随意把车停在路上,导致拥堵。同样在机关幼儿园、递铺小学、递铺三小门口道路也存在类似现象。每天上学放学期间,都有交警在现场维护秩序,但有些家长还是不太自觉。
王女士建议家长开车送到校门口后,让孩子下车后即走,有什么叮嘱孩子的话在车上就先说好,书包、工具等事先准备好,不一定非要下车把孩子送进校门才安心,目送孩子进学校即可。同样,接孩子放学回家,也不用太早等候在校门口,可将车停在学校附近的停车场,步行接孩子,避免校门口拥堵。
市民建议五:分段错时施工,避开早晚高峰
最近两个月,家住嘉华苑和嘉和苑小区的居民有些“受不了”,先是祥和路单幅车道被挖开,该路段实行北向南临时单向行驶,可是这边挖开还没修好,石佛路又开挖了,两个小区上千辆车,每天进出受到了严重影响。
市民张先生认为,对于市政工程建设居民是支持的,但是建议施工更科学点,比如分段实施,祥和路这段改造好了,然后再翻挖石佛路。又比如错时施工,不要选在早晚高峰期间施工,不然施工车辆和居民车辆在一个车道上挤来挤去,太拥挤太不安全了。
市民建议六:建港湾公交站,防公交车“挡道”
市民马师傅表示,城市部分公交站还不是港湾式的,到站往路上一停,就把后面的车给挡住了,希望多建港湾公交站,既避免“挡道”,又可防止车辆追尾。
城市“治堵”需要广大市民参与和支持。民间智囊团点子多、针对性强,采访中,市民希望这些好的点子能被政府部门所用或引起重视,让城市道路更畅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