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县城凤凰路上开电脑店的陈月琴阿姨致电本报热线5223000:“有位顾客来我店里洗照片,拍的是一条他挖出来的‘金龙’,真是罕见。”
■本报讯(文∕摄 记者 孙溢璘)
挖地挖出一条“金龙”,这是怎么样的一条龙?又是谁挖到了这条“金龙”?带着疑问,记者立即赶到陈阿姨的店里,遗憾的是“金龙”主人邱海林刚刚离开,但细心地陈阿姨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晚上7点,记者来到南北庄上庄村邱海林的家中,亲眼目睹了“金龙真身”。76岁的邱爷爷笑着告诉记者,这条“紫竹鞭龙”是去年年底从妹妹家的紫竹山旁挖出来的,“龙身”全长约4米。“当时挖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坏了,这根竹鞭就像是一条活生生的‘龙’,周围的邻居们也都觉得太像了。”兴奋的邱爷爷小心翼翼地将“金龙”带回了家,并一直视其为宝物。
记者看到,整条“龙身”蜿蜒有致,“龙须”、“龙爪”、“龙角”样样俱全,“龙头”也是凹凸有形,宛如一条跃跃腾飞的“金龙”。“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基本成形了,我只是后期稍微改良了下。”原来,前两日邱爷爷刚刚完成了“金龙”的后期改良,这才去陈阿姨店里洗照片留作纪念。
其实,这条“紫竹鞭龙”刚挖出来时只有一只“龙爪”,“龙须”也不多,为了使整条“龙”看上去更逼真,邱爷爷又去山上挖了一些紫竹鞭,捆绑式地将“龙须”、“龙爪”固定在相应位置。同时,为了让“金龙”看上去更有质感,邱爷爷前前后后共刷了两道黄漆。俗话说“画龙点睛”,两颗跳棋子做成的“龙眼”看上去也是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因为“龙嘴”是张开的,邱爷爷还用紫竹竹篾编制了一个小球,并刷上红漆“含”在“龙嘴”里,活似“金龙戏珠”。
自然生成加上后期改良,清洗、设计、修改、造型、油漆……邱爷爷前后断断续续花了半年之久,终于打造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龙”。“今年是龙年,‘金龙’又是一个好兆头。因为是竹鞭,和竹子有关,我想把它献给竹博园,存放在展厅中供游客欣赏。”邱爷爷说,他想将自己心爱的“竹鞭龙”作为礼物献出去,同时也希望高级技艺师、专家再做适当改进和调整,提高“竹鞭龙”的品位和档次,为我县“竹文化”增添一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