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溢璘)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意味着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据悉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0天,比去年“三伏天”少10天,去年中伏一共有20天。
记者从县气象台了解到,受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影响,预计在本月20日以后,气温将逐渐升高,35℃的高温天气会常伴左右。气象台台长曹卫东表示,高温天气期间,阵雨、雷雨也会比较频繁,市民要注意防范强雷暴、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突发灾害。另外,入伏后由干热转为闷热,因此,市民外出最好带把伞,尽量避免烈日直射引起中暑。
“三伏天”常常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黄因亮提醒市民,“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高温天气引起脱水和中暑,户外工作者要避开午间高温时段作业。”黄医生介绍,伏天高温容易导致食物细菌滋生,市民一定要注意食物保鲜,同时,饮食要清淡,多食绿茶、绿豆汤以及西瓜等富含钾离子的水果,以清热降火来调节体温,避免食用辛酸、麻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