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晓如 通讯员 陈皓)
连日高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在梅溪镇月亮山、石头土斗、石子涧等三个农整安置区内,107户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安置户依然顶着烈日为自家的新房添砖加瓦,干得很是起劲,其中40多套房子已经结顶,开始内外装修。
据了解,梅溪镇是我县最早启动农整安置区建设的乡镇,首批6个村的9个安置区涉及的搬迁农户已基本完成签约,待全部腾空后,9个安置区将全面开工建设。
安置房建设是农整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做好农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建好安置房,梅溪镇千方百计破解了安置区选择、百姓生活习惯、资金来源等多项难题。
“把最好的地块安排给安置户,这是我们的安置原则。”梅溪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一块安置区都是镇里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全体安置户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村民代表会审、镇里审核和县规划部门审核之后确定的。
居住环境容易改变,但习惯改变起来却很难。为了充分尊重安置户生活、生产习惯,梅溪镇在前期走访调研阶段就注重对村民意见的收集和梳理,将镇里难以解决的近十项问题汇报县农整办,以便进一步在县级统一政策和思想;将镇里可以解决的20余项问题提交班子会议统一协商处理。比如,安置户普遍反映集中安置后农具无处安放,梅溪镇经过商议决定由村里统一建设生产设施用房供全体村民使用,并实行统一维修、统一管理。
建好安置房,资金是关键。除了村民自建联排房,镇统建的直叠排、公寓房、商品房的资金来源是建好安置房的一大难题。为此,梅溪镇引入BT项目来解决这一难题。目前该镇正与浙江省基础设施投资集团进行洽谈,采取对方投资建设、乡镇分期付款的形式开展镇统建安置房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