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探监县看守所,“醉人们”在里面最想吃的是后悔药
□文/见习记者 桂雯君 汪俊 图/孙琦
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不论主观是否恶意、情节是否恶劣、后果是否严重,均按“危险驾驶罪”定罪。
时至今日,“酒驾入刑”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酒后不开车”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社会对酒驾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可还是有人“明知故犯”、“顶风作案”。“酒驾入刑”的一年间,有多少“醉人”成了“罪人”锒铛入狱?当严查“酒后驾车”成为常态,如今安吉人的酒风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实施一年 ,40“醉人”成“罪人”
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了解到,一年以来交警大队共查处了303起酒后驾车事件,80人因醉酒驾驶被刑事立案,县人民法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3日,共有40人因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而被处以刑罚。那么这些“醉人们”又是为何视法律为儿戏,为何会铤而走险?
年度醉佳奖(醉不值得奖)
获奖理由:喝了一杯酒,一辈子不能开营运车了。2011年12月16日晚,王某开着一辆轻型自卸货车,在运输中途用餐时还大胆了喝了点酒,晚饭过后继续上路,在途经灵芝路和祥和路交叉口被交警当场抓获,经血液检测表明含乙醇浓度达140mg/100ml,目前王某已被安吉县检察院提起公诉。
王某除了将要付上刑事责任外,驾驶证也已被吊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也就是说王某在今后就丢了营运车司机这份饭碗。
点评:贪喝了一口酒,一辈子不能开营运车上路,这样的代价的确不小。
(醉“委屈”奖)
获奖理由:中午喝酒晚上开车 仍逃不过酒驾。外地打工者小林目前也已在安吉安家落户,2012年4月11日中午,小林约了10几个老乡吃饭,老乡见面免不了喝酒,酒过三巡之后的小林散步回到家中小憩,一直睡到晚上7点。本想着过了这么久应该没事,就开着车出门。在经过天目路时被执勤交警检查测试酒精,谁知一测血液含乙醇浓度居然高达131mg/100ml。“中午喝了酒,下午还睡了一觉的,可是过了这么久没想到还是酒驾。”事实上酒驾测试的结果与过了多久测试并无关系,就算隔夜测试、隔天测试,若是血液中测出的乙醇含量已达酒驾标准,均“一视同仁”。
点评:要开车,别碰杯是最安全的。这位老兄的遭遇是否给那些喝了酒多坐一会,喝杯茶解解酒就继续上路的司机朋友一记重重的警示。
一年来,因酒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下降3%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周智国告诉记者,“酒驾入刑”实施一年有余,虽不能说完全扭转了局势,但确实让安吉居民树立起了“喝酒不开车”的意识。“酒驾入刑前,每次和朋友吃饭,饭桌上总有几个劝酒的,现在劝酒的人少了,提倡酒后不开车的多了。”
说到“酒驾入刑”后最大的变化,周智国说,因为涉酒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明显减少了。去年,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查处的各类恶性交通事故中,因为涉酒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占到了5%,而今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2%。“特别是春节期间,大家都知道,过年是因为酒驾引起交通事故高发的时期,2011年的春节假期间,因酒后和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案件共有三起,但是2012年春节期间没有发生一起酒驾造成的恶性事故”周智国说。
除此外,周智国还指出,酒驾入刑的规定为交警在执法时也带来方便:“很多市民在了解了国家有酒驾入刑这一规定后,会比较配合我们交警的工作,对一些必要的处罚他们也会理解。”
记者看守所“探监”,“醉人”想吃后悔药
“酒驾必抓必罚的势态”如今已上升到了全民皆知的高度,为何还有人敢顶风作案?入刑对“醉人们”来说有什么想说的?5月9日,记者来到看守所,在这里不少“醉人”变成了“罪人”。
女儿捎来一句话“爸爸,别喝酒了”
朱劲(化名)是安徽人,来安吉打工也有两三年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就靠着他的工资维持,但去年8月9日晚上,朱某因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被安吉县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5个月,目前被关押在安吉县看守所。
记者在看守所见到朱劲时,明显感到他的心情有些沉重,他一直很后悔,同时也非常担心家中的老小:“我进来两个半月了,家里大小事都托给了老婆,平时还要出去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真的觉得很对不起她。”在提到幼小的一双儿女时,陈某更是内疚:“我已经快3个月没见到他们了,本来上周末女儿会来这里看我,但我老婆怕影响她学习就没有带她来。”尽管女儿没来,但还是托妈妈捎来了一句话:“妈妈,告诉爸爸以后让他别再喝酒了。”
“做了一辈子老实人,因为喝酒被关了进来”
今年三十来岁的葛春华(化名)本是做生意的,2011年9月8日晚上,和朋友喝完酒后驾驶着车辆在灵芝路上被执勤的交警当场抓获。葛春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也是懊悔不已:“本想吃完就回家,也就一两百米的路程,哪知道就被抓到了。”葛春华醉驾就是典型的侥幸心理作祟。“做了一辈子的老实人,结果因为喝了酒被关了进来,真是丢死人了。”
葛春华告诉记者,自己的两个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爸爸被关,怕他们受到影响一直想办法瞒着:“我让老婆告诉两个孩子,就说自己去外地打工了。”再过段时间,这位“外出打工”的父亲就可以回家看孩子了,“以后我再也不敢喝酒了,太害人了!”
“喝酒不开车”改变安吉人的酒风
“喝酒,今天必须不醉不归。”“再来再来,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这样的话要是搁在以前那可能就算找上千个理由也逃不过喝酒的下场,但如今只要说句“我今天开车,不太方便喝酒。”上前劝酒的人一听自然就退场了。
“酒驾入刑”实施一周年,它对安吉居民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样简单。
“开车不喝酒”成了最好的挡酒辞
如果放在几年前,在“逢宴必酒、无酒不欢”的中国酒桌文化中,很多安吉人对“劝酒”还是相当执著的。“现在,‘我是开车来的’这句话成了我最好的挡酒词。”居民孙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孙先生的饭局比较多,以前几乎每场必喝,无醉不归。“以前酒喝得不高的话,我都会自己开车回家,自己的酒量我自己心里有数,喝得少的话,我还是很清醒的。”不过,打从去年5月1日之后,孙先生再也不敢这么做了。“当了一辈子的良民,万一因为喝酒被抓就太丢脸啦。”
“酒驾入刑”一年,孙先生也养成了喝酒不开车的习惯。“其实这是对我们驾驶员好。”吴先生说,这一年来,只要有饭局,他都会把车停在单位,然后打车或者搭朋友的车去餐馆。吃饭喝酒之后,再打车回家。
服务员的开瓶费少了一半
“在酒驾入刑之前,我们这些个小饭店里的生意虽不说是有多么红火,但是至少能见到些人来,喝喝小酒什么的。现在喝酒的人少了,一些下酒菜都不好销了,生意难做啊。”地处灵芝路上一家小饭馆的老板告诉记者:“看来我们得想想新招,这年头光靠买酒吸引顾客可不成。”
受影响的不光光只有县城的小饭馆,县城各大酒店的酒水销售也在“酒驾入刑”出现下降趋势。万竹大酒店的余经理告说,如今中午吃饭喝酒的人少了很多。“我们酒店晚上吃饭时有推出为客人代驾服务,因为中午人手不够,不少客人知道中午没有代驾服务都选择了不喝酒,酒店的酒水销售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以前喝酒的客人比较多,我们做服务员的就会收集瓶盖,赚点小费,可是现在酒客少了,瓶盖小费相应的也就减少了。”来自甘肃的服务员小王告诉记者,小王在安吉某酒店做了两年的服务员,“酒驾入刑”前小王每天为客人开瓶赚到的小费基本维持在70-80元,而现在小王发现,每天能赚到的开瓶费少了许多。“一般也就30元上下,多的时候也才40几元吧。”小王说。
周刊观点:
我们并不指望一纸 “酒驾入刑”能够颠覆数千年积淀的饮酒文化,也不指望它能够短时期内彻底改变交通事故的状况,对于“酒驾入刑”,我们更应当期待它把饮酒自律、关爱生命的理念真正播撒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社会责任感成为我们良知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