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国稳)
借着在国家发改委《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契机,惠嘉生物新开发的厌氧酪生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两项新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并为公司赢得5000万元的产值。今年,该公司又在县科技局的帮助下,申报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新型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寻求与日本可尔必恩株式会社合作。
“每一次新产品的开发都能为企业带来一次效益的腾飞,而我们的推广应用,也可大大提升现代农业的效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倪兵兵认为,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与现代农业效益提升是环环相扣的良性互助。
涉农企业,科技拓展新空间
从县科技局获悉,今年我县已申报农业类省级重大科技专项3个,分别为正兴牧业的规模型生猪养殖无公害、智能化及生态循环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亚盛地板的珍贵木纹设计组坯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裕达牧业的规模型棘胸蛙人工养殖的深度探索及推广。
“十一五以来,我县申报的15个省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已有12个完成并通过验收,3个正在组织验收当中。”县科技局农业科负责人洪卫萍告诉记者,这些项目涉及竹产业、生物医药、畜牧、种植等各个行业,他们的成果转化,将有效提升我县农业的科技水平。
以正新牧业承担的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生态型规模化养猪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例,在项目执行期内,正兴牧业累计完成产量1915.6吨,销售收入2319.9万元,效益明显。正兴牧业负责人表示,正是看到科技投入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空间,今年又继续申报新项目,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雪强竹木的波形竹窗帘技术研发,以波形竹窗帘产品赢得市场的同时,还以技术输出引进国外投资商到安吉设置生产基地,即落户孝丰的由法国客商独资1000万美元的布兰特窗饰有限公司。
雪强负责人陈玉强表示,因为有专利技术保护,布兰特窗饰投产后,雪强将把该产品的生产转到该企业,把更多的精力、资金放到销售渠道、品牌、研发等更长的产业链上去。
万元农业,科技增效最明显
位于山川的2.4万亩毛竹现代科技园内,气象观测站、监控探头、喷灌设施一应俱全。“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带来的效益也是明显的。”经营这片“竹海”的富民竹笋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区之前,村民自己管理的竹山,每亩收入一般不超过1200元。但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喷灌技术、气温监测等技术“培育”之后,竹山的笋、竹产量将成倍增长,再算上副产品和三产经营,亩均收入可达到1.2万至1.4万之间,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可达8000到1万元。
普通的毛竹林加入科技元素,让收益从村民自己管理的1200元翻了10倍,可以想象,其他农业种养的科技增效亦是大有可为。
科技含量较高的甲鱼养殖业深受创业人士青睐。2011年,高禹摩天生态甲鱼的市场售价高达40元/斤。该村有关负责人谢连贵告诉记者说,全村60多个村民都在养甲鱼,每个村民都有五、六个水塘,一亩池塘产出1000斤甲鱼,每亩的效益也在4万元左右。
“对比明显,融入科技元素的现代种养殖业均有不菲的效益,而传统的农林业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产品质量、产量,也可提高亩均产出,如蚕桑种养。”洪卫萍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