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国稳)
近日,记者从开发区(递铺镇)规划办了解到,当前在建和即将开建的一批项目如百草中药、华翰电子、晟源包装等都将厂房层高定在3层以上,向空中要效益。
工业平台无疑是一片忙碌的建设场面,走进安吉开发区、天子湖、临港三大园区,幢幢厂房平地起,勃勃生机揭示着发展后劲。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工业园区“长高”了,不少工业项目的厂房建设高度向3层以上,达到5层、6层。
作为2011年县重点工业项目盛信办公家具二期,规划用地50亩,其生产车间4层、样品车间6层、综合楼6层。“不可能再像一期一样,拿到那么多地建一层、两层的厂房,唯有从层高上考虑,向空中和地下要发展空间。”盛信负责人陈玉林告诉记者,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用地少了,也降低了投资成本,倒逼企业转型,提高效益。
据悉,盛信办公家具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向智能化按摩椅方向发展,去年与南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投资1200万美元上马二期项目向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发展。和盛信一样,嘉瑞福、德慕、大名等传统家具企业争取新增用地难,或选择原有厂房增高扩容,或精心规划有限的用地指标建高层厂房。
在今年的全县经济发展大会上,大名家具、德卡、德慕、大东方等7家企业根据“三十条”政策领取建设三层以上标准厂房补助。“拿地难,能理解,到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去考察学习的时候,几乎看不到一、两层的厂房,高层厂房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嘉瑞福相关负责人说,先落户园区的企业要扩张产能或新上项目,增高扩容也是不错的选择,何况还有政策补助。
新引进的“大、好、高”工业项目在土地要素制约下,也唯有选择高层厂房。去年11月份投产的洁美电子新厂区是三层标准厂房,而去年与我县签订的二期光学膜项目投资15亿元,用地仅100亩,其亩均投资达到1500万元。洁美副总方隽彦介绍说,二期项目最大化利用土地,计划建设7层厂房,合理设计生产线。
去年10月份出台的《关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今年的新修订的工业“三十条”里,都对新建设项目的容积率提出要求,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之外,通过高层厂房建设或原有企业增高扩容促使土地高效利用,提升亩均效益。
在路得坦摩采访时发现,该企业车间生产线通过合理安排使生产流程在各层厂房之间实现自动化生产。公司董事长陈必君说,先进的生产装备和流水线,完全可以达到通过高层厂房来提升效益。这是否说明,只要企业舍得投入,改善装备,改造生产线,增高扩容不是负担,反而是企业增效、工业经济增效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