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数说民生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心系民生,一字重千钧。
关键词:民生事业投入
报告:过去五年是我们民生事业投入最多的五年。实施全面改善民生五大行动,五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60%以上。
解读:五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察民情,一线蹲点问民生,对话网友听民意;公开征集政府办实事项目,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一系列民生保障优惠政策出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财政阳光”六成以上普洒民生事业,政府投资类半数以上投向民生领域。
五年来,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积金等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使用,成功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8.3%和100%;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46.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关键词:民生财政
报告: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9.1亿元和16.7亿元,总量五年超两倍,年均增长27%以上。
解读:财政富足,民生投入方能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财政总支出为25.3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6.3%、30.5%、21.1%、33.0%、542.9%。民生财政惠及面更广。财政全年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专项资金5640万元,增长96.7%;新型城乡合作医疗保险5159万元,增长74.5%;拨付最低生活保障金2753万元、动态物价补贴358万元、医疗救助资金565万元、各类抚恤金1661万元、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40万元。
关键词:居民收入
报告:2011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750元和14152元,年均分别增长11.2%和1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解读: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平衡。2011年,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拉动,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5:1缩小到1.96:1。而五年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依靠劳动收入和第一产业增收。
关键词:人居环境
报告:过去五年是我们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
解读:2011年底,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扩大近一倍,完成旧城改造55万平方米。
内外交通网改善。杭长高速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安吉段竣工。商合杭铁路过境设站纳入省部协议,杭安轻轨列入省铁路网规划。“一环七纵七横”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建成农村联网公路515公里。
城市品位提升。龙山森林体育公园、凤凰山公园建成开放,递铺港景观全面提升,县城实现天然气供气,智能电网实现乡镇全覆盖。新增城市公共绿地95万平方米,主要街道亮化率达100%。
同时,我县美丽乡村创成数达到168个,覆盖率达89.8%,建成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个、特色村4个,12个乡镇实现创建全覆盖,90%行政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记者 胡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