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雪松在挖笋
□11月7日 上墅乡刘家塘村
□记者 陈丽君
虽然还只是11月份,不过冬笋已经上市了,昨天,记者来到上墅乡刘家塘村村民褚雪松的承包林里,他正喜滋滋地挖着冬笋。
“我这里的冬笋是富硒冬笋,已经申请了‘硒圣’商标。”褚雪松手拿尖嘴锄,挥锄如飞。只见他用尖嘴锄的一端刨开冬笋周围的土,待露出整个金黄色的笋壳和一条暗黄色的笋鞭后,换成小斧头那一端,对着笋与竹鞭相连接处,果断砍下,一颗巴掌大的冬笋即刻被挖出土来,整个动作潇洒流畅,冬笋外壳丝毫无损。
“去年组建了硒源竹笋专业合作社,冬笋是20块1公斤,今年有了商标,加上证实有富硒含量,已经卖到40块1公斤了,挖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破了相就不漂亮了。”褚雪松开玩笑地说,深红的脸亦泛起了红光。
据了解,农产品中硒含量只要达到每公斤0.020毫克,就可以算作是富硒产品了,而硒源竹笋专业合作社送检的笋却达到了每公斤0.040毫克,是标准的2倍。
照理现在还不是冬笋大量上市的时候,不过褚雪松挖冬笋的本领却是一流的,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已经挖了一小篮,难不成他有“透视眼”,瞄一眼就知道土层下面有没有笋?
“那不成‘特异功能’了?”听了记者的疑惑,褚雪松哈哈一笑,他告诉记者,挖笋有窍门,竹的主鞭在左,绝不会在右面蔓延,而且笋一般长在娘竹的两米之内,绝不会超过三米。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寻觅到的竹鞭上,先用锄头脑笃笃笃地敲一敲这根鞭,如果感觉到硬翘翘的,说明这条鞭有戏,循着它的蛛丝马迹,保险一挖一个准。“不过这个方法在笋大量上市的时候试才精准。”
褚雪松说,富硒冬笋大量上市得在10号左右。今年的产量约摸会在3万到4万斤左右。他还告诉记者,在杭州设了个富硒笋门市部,所有的笋都销到杭州去了。他还说,10号这天,要带着自己的富硒冬笋和笋干去农博会展出。
“身边有亲戚朋友要吃冬笋尝个鲜,打个电话给我就成。”临走时,纯朴的褚雪松热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