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行的办证程序,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设立登记、变更注销”过程中,同一企业基本相同的资料信息往往要在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四个部门之间逐一申报,才能完成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国税、地税税务登记证的办理,导致了办证人员花费时间精力过多、办证成本太高等问题。且很多已办理工商执照的单位不履行法定义务,索性就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造成了登记数据不对称,游离于经济监督管理之外的情况。
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自2009年4月以来,安吉县协调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和行政服务中心五个部门,对审批办证机制进行了全面革新,将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四个窗口分别办证变为一个窗口统一办理,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一窗式”审批办证新模式,企业只需提供一套相关资料,经联合办证窗口审核确认,进入“一条龙”办理流程,四个证件(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国、地税务登记证)同时发放,提高了服务水平。据统计,实行“一窗式”联合办证以来,统一数据平台数据刷新速度达到8秒/次,一次性办齐四证只需1个工作日,最快的只需1个多小时,办证效率比原先提升一倍。同时有效堵塞了税源漏洞,平均每月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100余万元,自2009年4月到2011年5月底,共为财政增收约2600万元。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内部管理,整合行政审批资源
一是推进机制创新。成立“四证合一”一窗式办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工商局牵头,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集中办公点,各单位派出专人组成业务工作组。技术保障上以各单位信息中心为轴心,办证窗口为终端,专人负责“四证合一”技术的日常维护和交流。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对办证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寻找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办证最佳契合点,实现最大程度的操作简便,避免不必要的材料重复提交,形成顺畅的流水线操作。
三是强化业务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业务组和技术组人员实践培训,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共培训6次,培训人员54人次,不定期召开了10次业务汇报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汇总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完善制度保障,确保机制运行顺畅
一是联席会议,协调破难。建立工商、质监、国税、地税、行政服务中心五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四证合一”办证业务的范围和职责,细化人员配置、资源共享、软件操作等环节的工作内容、时限和后续管理要求,并将实际管理到位率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11次,破解难题12个。
二是延伸触角,提升服务。在注册窗口开通“四证合一”办证模式基础上,安吉县在全县3个基层工商所也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办理开通一窗式服务,由县“四证合一”办证领导小组负责具体业务指导,个体工商户在基层所办证可同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和国、地税务登记证,进一步方便了基层工商户。
三是注重安全,强化保密。由于“四证”管理系统保密要求高,该县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加强办证系统电子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定了《“四证合一”办证系统数据安全保密与网络维护管理制度》,对服务器和所有办证计算机设置账户和密码,设置使用人员的存取和使用权限,规范了网路故障处理流程,明确了“一窗式”办证电子数据安全和保密及维护领导责任和岗位责任,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高效。
三、完善数据建设,力求模式规范高效
一是规范主体准入审批。通过一窗式同步出证,统一规范四部门(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准入系统中的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性质、经营范围、地址登记等内容,避免了以前因登记部门独办而导致四部门市场主体数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高了信息准确性。截至6月底,窗口共办理工商、税务登记证7785份,办理机构代码证970份,出证登记一致率达100%。
二是规范经济户籍监管。加强工商数据库为基础的联合发证经济户籍库建设,要求市场主体变更或退出时四部门(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必须同步执行,强化行政审批信息预警,从而解决了以往“税务注销、工商在册”的倒置问题。
三是规范税源数据信息。加强工商市场主体准入系统的数据与税务纳税主体的数据的无缝对接,改变以往税务系统个体定额税征数据信息不完全登记情况,从而有效解决了漏征漏管现象,提高了规模个体工商户转企业的比例。全县今年前6个月净增1736户国、地税纳税户,增长高达198%。